叫我第一名  一塊布,讓全球知名品牌都埋單

台灣紡織業一度是夕陽工業,如今卻是全球紡織業研發重鎮,
全球機能性布料市占率達7成,前五大品牌的產品逾8成與台灣有關;
產業聚落完整,交期快品質好,國際大廠的新產品幾乎都在這裡誕生。
萬一有一天,桃竹苗地區意外停工,全球機能服供應將出現斷鏈!

文/段詩潔、游筱燕

美國NBA已經進入年度總冠軍賽,小皇帝詹姆斯(LeBron James)與上年度MVP科里(Stephen Curry)的精采對戰令人引頸期盼;法網公開賽也正式開打,究竟誰能成為本屆紅土球王,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當這些明星選手們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,很多人卻不知道,集鎂光燈於一身的明星選手們,身上所穿的球衣、運動服,其實與台灣紡織業息息相關。

位於桃園觀音工業區的一家回收廠裡,堆放著從各地回收的廢棄寶特瓶,被壓製成每塊400公斤重的寶特瓶磚後,經過清洗、切片等程序,送到新竹的化纖廠抽絲、紡紗;接著送到樹林、三峽、五股一帶的針織廠,織成布後送回桃園的染整廠染色、整理,做出又薄又排汗、還極具彈性的布料;再將這些布送上船,到了越南、中國、柬埔寨,甚至是非洲,用當地低廉勞力製成一件件球衣,最後交給全球各大運動品牌。

 另開


一件球衣的旅行
從台灣出發 知名球星都穿著它

 

不久之後,這些衣服出現在各個運動場上,穿在包括NBA、法網公開賽、足球賽等明星球員身上,巴西隊主將內馬爾、葡萄牙金童C羅身上的球衣,都有Made in Taiwan(台灣製)。去年世足賽事打得激烈,讓全世界為之瘋狂,法國媒體《費加洛報》出現了一篇標題為「台灣打贏世界盃」的報導,指出在世足賽中,至少有十支國家隊的球衣布料,都是來自台灣,包括冠軍德國隊。當很多外國人還搞不清楚台灣在哪裡時,台灣已經在紡織領域中拿到了世界盃。

這正足以說明,當Under Amour在美國超越了Adidas成為第二大運動品牌時,表面看似和台灣沒什麼關聯,卻在投資市場上引發熱議,因為接到UA成衣代工訂單的聚陽股價已經連番上揚;更不用說,做瑜伽褲的Lululemon之前暴紅,身為供應鏈一環的儒鴻和東隆興,股價也從谷底翻升。不僅如此,世界知名品牌包括耐吉、GAP、H&M、ZARA、Adidas、The North Face、UNIQLO、Victoria's Secret,背後都有台灣紡織業當後盾;台灣紡織業的能量,遠遠超乎你的想像!

掌握全球服飾供應鏈
五大品牌逾8成產品與台灣有關

一直以來,紡織業都是台灣創匯的重要產業。早年排第1位,以勞力密集的成衣為主;現在仍是第3位,以每年平均110億美元的出口值,位居全球第5大地位,其中布料就占了6成,尤其技術密集的機能布更是主力,證明紡織結構已經出現重大改變。若以紡織股龍頭儒鴻平均毛利率27.6%、聚陽毛利率25.9%來看,紡織股平均毛利表現遠高於「毛三到四」的電子業。

從紡織類股指數來看更為明顯,過去行情幾乎是貼著油價走,因為紡織原料來自於石油,以往紡織指數大都以上游化纖廠為主,受原料行情影響很大,整體走勢幾乎和油價一模一樣。但從5年前開始,市場出現不一樣的新氣象,儒鴻、聚陽股價開始狂飆,相對稀釋了上游化纖廠在紡織類股指數的比重,即使最近油價大跌,但紡織類股指數仍創下25年以來新高,這表示紡織類已經擺脫上游原物料行情影響,開始反映中、下游產業的高附加價值。

台灣紡織業有多重要?根據統計,台灣機能性布料遠近馳名,全球市占率高達7成,美國每10件瑜伽服,有8件使用台灣布料,全球超過5成消防隊防火衣布料由台灣製造,全球前5大品牌有8成以上的產品跟台灣有關係。不論是業界老闆、專家都會告訴你:「台灣的機能性布料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,而全世界的新產品也都在台灣誕生。」這不是開玩笑,萬一有一天,台灣的桃竹苗地區意外停工,全球機能服供應就將出現斷鏈!

夕陽產業浴火重生
谷底期練兵 靠布料研發勝出

只不過,現在紡織業看起來星光熠熠,但10多年前可不是這樣的光景。台灣紡織業上一次扮演要角,已經是30年前。南紡走過一甲子,今年也剛好60歲的副董侯博明記憶猶新,「民國60年時,公司資本額不到10億元,紡紗1年就可以賺個4億、6億元。」當年台南市民權路、台北迪化街、彰化和美,整條路都是布行;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也說:「當年1碼布是60塊錢,等於1斗米的價格,黃金1錢也才90元。」

但隨著台灣人工成本上升,新台幣大幅升值的雙重衝擊,再加上中國紡織業崛起,台灣的紡織業從此一路下滑、不支倒地。如果從資本市場來看,更是驚心動魄,前十家上市紡織股只剩下遠紡、新纖與南染;許多老牌上市公司,如裕和、裕成、大明都不見了,中紡,華隆也出局。台灣近3分之2的成衣公司外移或關廠,每年產值不斷萎縮,被稱為「夕陽產業」。

侯博明回憶,當時有一家同業快倒了,資金周轉非常困難,老闆好不容易借到錢了,竟跟他炫耀:「今天跟銀行借到3000萬,可以幫我立個銅像了!」現在侯博明想起來覺得好笑,「以前市場好的時候,賺100多億都沒有人幫我立銅像,那時借到3000萬就要立銅像,你看當時有多悽慘?」一位業內人士形容得更傳神,當年迪化街像一個大銀行,現在卻像是歷史古蹟,確實殘酷。

如今,台灣的紡織業浴火再生,殺出重圍,在全球取得領先優勢,為台灣的產業再生找到出路。復興的關鍵在於:布料研發。事實上,大至全球性的知名品牌,小到地區零售通路的自有品牌,不論是時尚、休閒、運動還是正式款,背後的供應鏈幾乎都有台灣的影子。小小的台灣憑什麼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?

跟著休閒風潮一起發
螞蟻雄兵精神 快速反應市場

台灣廠商,其實練兵已久!從大環境需求來看,全球運動服飾市值自○八年的500億美元,7年來成長32%、至一四年達660億美元,當中機能性服飾占比從○八年10%成長至一四年升至12%,成長最快且持續上升;主要切入機能服飾的國際品牌廠如耐吉、Lululemon、Under Armour等股價皆持續創新高,自然帶動背後供應鏈商機。

尤其,運動與時尚的區隔已經愈來愈模糊,休閒風潮大起,帶動原本就是台灣強項的針織機能布蓬勃發展。業界人士指出,平織是傳統的織法,布料比較沒彈性,但針織的方式就像打毛線般一圈連著一圈,由線圈交套而成,看來就像蜂巢一樣,好處是富有彈性、柔軟、透氣、抗皺。台灣最具規模的針織布整合廠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指出,人天生是活動的,穿有彈性的比較舒服,再加上走向穿戴裝置的結合,市場會愈來愈大。

此外,「女性運動」商機崛起,一三年女性運動服飾營收成長,已經超越男性運動服飾;Under Armour大膽預言其女性產品在一六年將達到10億美元規模,並有可能超越男性產品,再度擴大整體市場大餅。負責供應紗線給Lululemon的東隆興總經理游志成表示,未來運動、時尚與功能的服飾會全部結合在一起,「Lululemon會賣那麼好,不是因為需要跳瑜伽,而是因為美感與舒適。」據說Lululemon瑜伽褲就是以像第二層肌膚及提臀效果而走紅;以前運動衣都是男生穿,現在女生要講究舒適、貼身、外觀,早在研發紗線與布的時候,就必須要考慮到這些需求。

整體市場需求快速成長,台灣憑什麼能抓住品牌商的心?從原物料製造、紡紗、織布、染整、成衣,紡織業代表的是一條很長的供應鏈。台灣因為沒有天然纖維,全部是人造纖維,因此紡織業會強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台灣有很好的石化原料;掌握原料端後,走到織、染,就屬於技術密集。例如以東隆興來說,紗線出給台灣布廠,而針織技術特殊,車台變化萬千,大廠也不是什麼機台都有,所以布廠再尋找專業的合作廠商發包,以螞蟻雄兵的模式,組成一個供應鏈的聯合作戰部隊。

贏在極致的競爭力
現代專業與老師傅經驗完美結合

黃冠華解釋,布的生產有很強的技術含量背景。車縫有SOP(標準作業流程),布有各種化學方程式、參數,生產時要解決各種異常困難狀況;染布時需要染料、注劑,這需要附近有完整的染料、注劑服務圈;布染完要後整理,需要好的後整理廠,這一切都需要聚落。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說,台灣光是登記有案的紡織廠就有4000多家,幾千家廠商合起來形成超大型的生態聚落,這是別的國家難以追趕的。

放眼其他國家,品牌商已經很難在其他地方,找到能夠像台灣這樣,在短短50公里內匯集這麼多技術純熟的高手,能提供完整而專業的生產服務。

尤其國際大品牌壓縮下,供應鏈也愈來愈短,從下訂單到交貨,台灣可以在短短40至45天交出布料,60至65天交出成衣。例如,當足球賽事愈來愈激烈,勝負即將分曉,品牌商會要求供應商火速生產,連夜做出來送到架上開賣;紡織業以「唐朝時代快馬加鞭將荔枝送到楊貴妃手上時,果實上還沾著露水」來形容這種上架的速度,只有台灣環環相扣的供應鏈才做得到。

由於產業聚落密集,台灣紡織業的分工非常細緻化。東隆興總經理游志成表示,中國是一貫化生產,只能做大量簡單的東西,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就沒辦法做;中國知名大廠也曾經來找過東隆興要紗,但後面就是做不出來同樣質感的布。

國內某大紡織業者也私下透露:「品牌大廠也轉了幾次單,想去韓國、中國,最後做出來的東西不行,還是要回來拜託台灣廠商。尤其有些特殊機能布料是由台灣廠商獨家供應,大廠想砍價錢,台灣廠商就不接了,結果是大廠的某個系列根本出不了貨。」

對紡織有深入研究的南山人壽證券投顧部協理白若善表示,紡織業把最強的一段留在台灣,將機能布的應用發揮得最淋漓盡致。舉例來說,台中大甲鎮瀾宮與紡織綜合研究所合作,在中空的纖維裡填入金爐香灰,推出潮T「媽祖紗平安服」,這樣的創意與巧思,正是台灣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。

特別的是,在工廠裡懂技術的老師傅,是紡織業裡一項寶貴資產。例如要製造目前最輕最細、五丹尼以下的紗,也只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才能勝任;長900公尺、接近1公里長的紗線,重量不超過5公克,可以想見其敏感與嬌弱。業內人士形容:「光是用摸的就可能把它給摸破了!」準備工程中,那些紗線要用手一條一條去排,製造工程中手也必須細、必須巧,在在都需要精準,需要多年經驗,全世界幾乎只有台灣做得出來。

這與聰明才智或是不是哈佛畢業一點也沒有關係,而是時間的累積;在廠裡蹲了多久、摸了多久,才是關鍵。白若善解釋,就像在織布廠裡,一台機器可能有4000多根針同時運作,一根針就是一條線,而每條紗線的機能不同、顏色不同,必須去分析,用針法把布的組織、圖案排列出來,這得倚賴老師傅幾十年下來功力深厚的「排針」技術。

挾著產業規模與專精的技術,台灣紡織業多年來落實研發,除了走向機能布爭食市場商品,有些甚至已經跳脫傳統框架,走向更高端科技。

例如經過淘汰賽存活下來的宜進紡織,已經成功研發出來的導電紗,順利打進航太及汽車產業,為自己另闢一條新路。宜進研發主管表示,「若把高級車的車門或引擎蓋打開,裡面會看到很多宜進的產品,有些甚至看起來根本不像紡織品。」這些被列為最高機密的特殊紡織品,結合高分子技術,製程困難、認證難度高,附加價值才會高,對外更是保密到家,連商品名稱都不能輕易對外透露。

紡織應用邁向高科技
不只代工,還幫客戶訂規格

宜進董事長、也擔任紡拓會董事長的詹正田苦笑著說,這些都是虧了好幾年的錢,才終於開花結果,「走更難的路,人家才不容易追上來。」

英特爾CEO去年在洛杉磯、每張門票6000美元的「Code Conference 」上介紹了2樣東西,一是英特爾的機器人,二是他身上穿的AiQ智慧衣。這件智慧衣正是來自台灣,南緯實業旗下AiQ公司的結晶;只見桌上放著一大撮直徑只有頭髮10分之1的不鏽鋼金屬纖維,摸起來比頭髮細軟許多,不但要導電、耐高溫、不限角度凹折,還得穿起來舒適。

把半導體和紡織結合起來,也是軟和硬的無縫接軌。南緯副總康琦婌是AiQ第一個員工,「從來沒想過紡織業做了20年,居然有一天要了解導電?」6、7年前還沒有人知道穿戴式是什麼東西,康琦婌1年參展數10次,每每總是在展場被人挖苦,什麼是智慧衣(smart clothing)?你有多聰明?(how smart you are?)但老紡織公司搭上了智慧科技,從紗線到模組,就是AiQ的核心能力,除了受到英特爾肯定,接下來還會與知名大廠合作,持續往運動、健康照護、及醫療三大領域努力。「雖說時勢造英雄,但這個英雄昨天就要準備好才行!」

場景再換到服裝秀場上,輕快的音樂聲響起,模特兒笑意滿盈的擺出POSE,但觀眾矚目的焦點不是衣服的樣式與色彩,而是布料。這是宏遠、遠東新與3M共同合作首創機能性紡織材料「撥水紗」的發表會,這個技術是在做粒子的時候就把撥水劑混合進去,抽出來的絲就已經具有獨特的DNA。

事實上,宏遠每個月開發出200多種布的新品項,1年就有2000、3000種布的新品項。走進宏遠的展示間,可以看到知名大廠的開發設計總監正四處走動比較布料,尋找心目中下一個新產品適合的布料。

東隆興每3個月就要出一本厚厚的樣布,游志成說,「要維持主導權,拿東西讓品牌商挑,而不是他拿東西叫你照著做,價格就是你決定。」東隆興雖是做紗線,對口已經直接是品牌商,「國際大品牌現在也很注重供應鏈,要做甚麼衣服,供應鏈從紗線廠就一起坐下來討論。」

葉清澤也指出,「以前的模式是國際大廠拿什麼給我們,我們就照著做,現在是我們做出來讓他挑。」台灣○六年推出吸溼排汗紗打響第一炮後,長時間開發功能紗,現在已經是百花齊放,「技術走在前面的啃肉,後面跟著的只能啃骨頭。」

近年來,紡織業挾著核心的研發技術,開始透過垂直整合優勢,進一步服務品牌客戶;聚陽董事長周理平分析,隨著品牌商發展規模擴大,供應鏈也要跟著擴張,才能跟得上腳步,畢竟品牌競爭力,就是供應鏈的整合能力,「品牌商勢必挑選具規模的供應鏈合作,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。」這將讓供應鏈加速整併或進行策略聯盟。

不只如此,最近TPP的話題,讓越南再度成為討論議題,對台灣供應鏈又是一個挑戰;據了解,多家品牌商已經明確表示,未來需有一定占比的生產,必須移往越南,業者指出,「台灣真的只能保留專精的。品牌商很明確的往這個方向走,所以希望我們去投資,供應鏈不可能不去,但是研發仍然留在台灣。」

黃偉基指出,現在才是真的大好!「以前台灣紡織業沒有競爭對手,一部縫紉機就等於一部印鈔機;賺錢並不是因為投入智慧、努力研發。現在已經不一樣了!生產已經不是只有在三重埔,而是跨國模式,在台灣用IT管理全球。」

尤其,面對近來話題最熱的「紅色供應鏈」,中國是否會再次威脅台灣紡織業,外界都很關注。長期觀察中國市場的葉清澤卻很樂觀,他說早在8、9年前,台灣紡織業已經遭受過紅色供應鏈襲擊,當時中國政策性支持,如今中國不再發展化纖業,取消政策補貼,再加上中國薪資上漲、人口福利不見了,更別說環保議題發酵,「現在都是人先抓了再來談錢的問題,業者都很戒慎恐懼。」連同織布的工繳、染色的染料都漲了3倍,更別說交通運輸費、稅金全面上升。

打趴紅色供應鏈!
不怕中國競爭 創造紡織矽谷奇蹟

「未來中國的成本只會漲不會降,產能不會再擴張,大幅降低對台灣威脅。」葉清澤補充,畢竟多年來台廠天天都在研發、投入自動化、淘汰低毛利商品,已經走出一條活路,撐過最苦的時期,「講起來簡單!其實頭髮都是染的!」

一度被紅色供應鏈逼到節節敗退的台灣紡織業,如今商品從「做大」走向「做精」,銷售從「商品」提升為「資訊服務」,這艘聯合艦隊現在反而成為台灣少數不怕中國競爭的產業。

黃偉基指出,很多台灣廠商研發出來的布料,別的地方就是做不出來。國際化工原料大廠有了新的技術,第一個一定是找上台灣;國際大廠的新產品、新款式,第一筆單一定都下在台灣。畢竟台灣的靈活有目共睹,連國際大廠也要折服,做到專精、做到極致,台灣驕傲的寫下紡織矽谷奇蹟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姿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